【公示】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
發布時間:2022-03-01
2022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獎提名公示信息
項目名稱 |
數字水利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 |
||||||||||||
提名者 |
提名等級 |
一等獎 |
|||||||||||
提名意見 |
我單位認真嚴格地審閱了該項目的提名書及全部附件材料,確認該項目符合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規定的提名條件,全部材料真實有效,完成人、完成單位排序無異議,提名書相關欄目均符合填寫要求。 數字水利是現代水利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就數字水利涉及的關鍵問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在水利物聯網、水利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水利業務一體化融合、身份認證等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獲得發明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12項,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诤诵募夹g搭建的水利物聯云平臺、水利大數據平臺、水利業務一體化融合平臺等在山東省水利部門得到推廣和應用,市場占有率達75%以上,近兩年實現新增軟硬件及服務收入33536.83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項目簡介 |
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而水利信息化則是現代水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水利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不斷推進數字水利建設,持續提高水利智能化化水平是水利行業多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數字水利發展現狀看,無論是核心技術研發還是應用效果都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與電力等其他信息化成熟行業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支持下,項目組就數字水利的關鍵問題歷經十余年的科技攻關,在水利物聯網、水利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水利業務一體化融合以及身份認證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具體體現在: (1)在水利物聯網核心技術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水利物聯云系統模型,研制了水利物聯網終端,搭建了物聯網平臺。在局部空間自治與全局空間協同計算、傳感器信號適配與即插即用、無源終端電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創新性。 (2)在水利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方面,結合水循環過程,分析水資源管理流程,對水利大數據進行分析,分別提出了降雨量預測、入庫流量預測、河湖“四亂”監測、聯合水利調控、智能灌溉模型和算法,有效提升了預測準確性和監測與管理調度水平。 (3)在水利業務一體化融合核心技術方面,根據山東省水利業務的特點特性,按業務相關性、協同性對業務應用進行劃分,采用微服務架構對水利業務進行重組和整合,實現水利業務的相互關聯、相互協同。 (4)在身份認證核心技術方面,構建了基于心電信號的身份認證技術體系,回避了指紋、人臉容易被盜用的問題,為水利信息化系統使用人員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安全可靠的身份認證途徑。 該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 8 項,發表 SCI 收錄論文 11 篇,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12 項,參與起草山東省地方標準2項?;谏鲜龊诵募夹g,研發了水利物聯云平臺、水利大數據平臺、水利業務一體化融合平臺等,并在山東省推廣使用,有力支撐了山東省水利關鍵業務的開展,如河長制、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和調度等,市場占有率達75%以上,近兩年實現新增軟硬件及服務收入33536.83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等目錄 |
|||||||||||||
序號 |
知識產權(標準)類別 |
知識產權(標準) 具體名稱 |
國家 (地區) |
授權號 (標準編號) |
授權(標準發布) 日期 |
證書編號 (標準批準發布部門) |
權利人 (標準起草單位) |
發明人 (標準起草人) |
發明專利(標準)有效狀態 |
||||
1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業務流程的無源終端的電量管理方法 |
中國 |
ZL201510095777.5 |
2018/06/05 |
證書號第2950778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孫啟玉、劉玉峰、郭玉棟 |
有效 |
||||
2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智能灌溉系統 |
中國 |
ZL201511015226.X |
2018/02/09 |
證書號第2810089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孫啟玉、劉玉峰、李合營 |
有效 |
||||
3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核的有界判別分析的心電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
中國 |
ZL202011521898.9 |
2021/08/17 |
證書號第3993011號 |
山東大學;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楊公平、朱桂萍、孫啟玉、李紅超、張永忠 |
有效 |
||||
4 |
發明專利 |
基于反饋控制的農田灌溉系統及方法 |
中國 |
ZL201510101748.5 |
2017/04/26 |
證書號第2465174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孫啟玉、劉玉峰、鄧青 |
有效 |
||||
5 |
發明專利 |
基于字典學習和稀疏表示的心電信號身份識別方法和系統 |
中國 |
ZL201811324427.1 |
2020/09/18 |
證書號第3993011號 |
山東大學 |
楊公平、徐京笑、王奎奎、黃玉文、尹義龍 |
有效 |
||||
6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NMF的心電信號身份識別、評價方法及裝置 |
中國 |
ZL201811365487.8 |
2020/04/24 |
證書號第3768954號 |
山東大學 |
楊公平、李銳、王奎奎、黃玉文、尹義龍 |
有效 |
||||
7 |
軟件著作權 |
中國 |
2014SR079290 |
2014/06/17 |
軟著登字第0748534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楊公平,孫啟玉,劉玉峰,李合營 |
有效 |
|||||
8 |
軟件著作權 |
大數據可視化平臺[簡稱:可視化平臺]V1.0 |
中國 |
2019SR0438965 |
2019/05/08 |
軟著登字第3859722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楊公平,盧克,劉玉峰,褚德峰,張永忠,鮑永青 |
有效 |
||||
9 |
軟件著作權 |
鋒士水利業務綜合應用系統[簡稱:FS-WRIAS]V1.0 |
中國 |
2015SR067091 |
2015/04/23 |
軟著登字第0954177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楊公平,孫啟玉,劉玉峰,褚德峰,鮑永青 |
有效 |
||||
10 |
軟件著作權 |
鋒士水利數據中心共享服務平臺[簡稱:FS-WRDCSSP] V1.0 |
中國 |
2015SR067120 |
2015/04/23 |
軟著登字第0954206號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楊公平,劉玉峰,褚德峰,李合營 |
有效 |
||||
主要完成人情況 |
|||||||||||||
位次 |
姓名 |
行政職務 |
技術職務 |
工作單位 |
完成單位 |
對本項目貢獻 |
|||||||
1 |
楊公平 |
無 |
教授 |
山東大學 |
山東大學 |
作為項目負責人負責該項目的總體規劃和設計,對創新點一、二、三、四均做出了創造性貢獻,是水利物聯云概念的提出者,大數據分析模型的主要設計者,一體化融合平臺的主要設計者,心電身份識別算法的設計者,相關應用系統的主要設計者。 |
|||||||
2 |
孫啟玉 |
董事長 |
高級工程師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設計工作和市場推廣工作,對創新點一、二、三、四均做出了重要貢獻,分別提出了一種基于業務流程的無源終端的電量管理方法、一種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智能灌溉系統、一種基于反饋控制的農田灌溉方法以及一種基于核的有界判別分析的心電身份識別方法,是相關應用系統功能的主要設計者,為項目的推廣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
|||||||
3 |
劉玉峰 |
無 |
高級工程師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設計工作和成果管理工作,對創新點一、二、三均做出了貢獻,分別提出了一種基于業務流程的無源終端的電量管理方法、一種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智能灌溉方法以及一種基于反饋控制的農田灌溉方法,承擔了相關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工作。 |
|||||||
4 |
李合營 |
無 |
高級工程師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設計工作,對創新點一、三做出了貢獻,提出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智能灌溉方法,水利物聯網監測平臺的主要設計者,水利數據中心共享服務平臺的架構設計者。 |
|||||||
5 |
褚德峰 |
無 |
高級工程師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設計工作和系統研發工作,對創新點二、三均做出了貢獻,是水利業務綜合應用系統的主要設計者,為主承擔了數據中心共享服務平臺的需求分析工作。 |
|||||||
6 |
盧克 |
無 |
無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設計工作和系統研發工作,對創新點二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大數據可視化平臺的總體設計者和架構設計者。 |
|||||||
7 |
張永忠 |
無 |
無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的部分研發工作,對創新點二、四做出了貢獻,提出了一種基于核的有界判別分析的心電身份識別方法,承擔了大數據可視化平臺的需求分析工作。 |
|||||||
8 |
鮑永青 |
無 |
高級工程師 |
水發集團有限公司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承擔項目涉及的應用系統的業務需求分析工作以及成果轉化工作,對創新點二、三做出了較大貢獻,主導了水利綜合應用系統的業務需求分析和整理。 |
|||||||
主要完成單位情況 |
|||||||||||||
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大學 |
|||||||||||||